2025-02-01 撰文· 林歆惠 營養師
防癌新攻略─善用五癌篩檢與營養醫學
癌症蟬聯國人死因首位已長達42年,
每年約有5萬多人死於癌症,
佔總死亡人數近3成,
其中87%患者集中於55歲以上。
最新癌症登記報告(民國111年)顯示
肺癌、大腸癌、乳癌排前3位,
且平均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,比前一年快轉17秒[1]
內政部發布的112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,顯示排除癌症台灣人平均壽命可再增3.46歲(即 83.69歲)[2]。癌症早期治癒率高,但多數癌症初期並無明顯徵兆,且不容易覺察,自114年起,國民健康 署放寬五大癌症篩檢年齡補助,包括肺癌、大腸癌、乳癌、子宮頸癌、口腔癌的定期癌症篩檢,以及早 發現、及早治療,可有效降低26-70%癌症死亡率[1]。
民國106-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,國人全面性的偏離健康飲食,多種營養素狀況不符理想,合併運動量不足、陽光曝曬不足,這樣的生活型態和慢性疾病、癌症發生密切相關[3]。美國癌症協會(ACS)於2020年公告「防癌的飲食和運動指南」也同樣提及營養素對防癌及抗癌的重要性[4]。由此可見精準防癌、抗癌,營養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研究顯示營養素的質與量大大的影響了細胞功能、表觀遺傳學基因表現的機制[5]。然而,天然食物雖然富含多種營養素,卻容易因氣候變遷、土地過度耕種、環境污染及烹調方式等因素,影響營養成分及濃度,甚至出現有害物質,由此可見,單純從食物來獲得足夠的營養需求著實困難。
現今營養學界已從一般膳食的調理分配,進展到營養素對於細胞生理代謝層面的影響,尤其是在營養醫學(Nutraceutical)領域中。「營養醫學補充品」意指從天然食物中提取出特定營養素,並製作成錠狀、膠囊狀、粉狀等濃縮配方,讓人體能從中彌補日常食物無法到達的營養劑量,藉此獲得健康上的好處,達到預防及改善疾病,並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。